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那么公证适用于什么情况,公证效力和作用是怎样的?大律师在线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公证适用于什么情况
1、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2、继承:主要用于被继承人存款、车辆、房屋、公司股权等遗产的领取或过户。
3、婚姻状况、亲属关、收养系关系:主要用于我国公民到国外定居、探亲、留学、继承遗产、领取抚恤赔偿等事项。
4、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
公民出国工作、留学、移民等均需要办理出生、学历、学位、无(有)犯罪等公证,有助于出行方便,证明自身经历。
5、招标投标、拍卖:主要用于证明企业或政府对工程(采购)项目实施的招标、投标、开标、评标、拍卖过程中实施活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6、合同:合同公证主要用于证明签订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
7、财产分割:主要通过财产约定协议书的形式来约定各自的财产归属、管理、使用和收益及处分。
8、公司章程:主要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需要证明公司章程的真实性,使公司章程具有公证效力,增强合法性。
9、保全证据:包括对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法律文书的保全。主要用于对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通过事先加以提取、收存、固定、描述等方式加以保存固定,以保持该证据的证明力。
10、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主要用于证明文件的签名、印鉴和副本影印本的真实性,更好的证明其具有相应的公证效力。
公证效力和作用
1.服务作用,公证机构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在规定范围内开展公证业务和相关法律事务,对当事人的公证申请进行审查,并以特有的方式满足当事人的需求,在直接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同时,在社会上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
2.沟通作用,公证是民事交往、经济交往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公证书效力不受人员、行业、职业、级别、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是国际通行的可靠性极高的法律文书,是增进民事主体之间相互了解、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重要工具;
3.证明作用,公证证明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经过受理、审查、审批等若干程序出具公证书,可以对当事人依法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以及依法进行的各种经济、民事活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真实可靠的证据;
4.监督作用,通过公证可以促进公证当事人在开展相关民商事活动时的诚实信用,制止欺诈、虚假行为的发生,监督和促使公证当事人依照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社会公共道德的要求来实施法律行为,尽可能避免损失,以保证共同利益的安全实现。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证具有下列三方面的基本法律效力。
1、证据效力。证据效力,是指公证书是一种可靠的证据,具有证明公证对象真实、合法的证明力,可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强制执行效力。强制执行效力,是指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在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不必再经过诉讼程序。
3、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效力。公证的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国际惯例以及当事人的约定,特定的法律行为只有经过公证证明才能成立并产生法律效力。反之,则不具有法律效力。
结合上述的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公证是一项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具有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作用。通过公证可以促进公证当事人在开展相关民商事活动时的诚实信用,希望以上的信息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