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看到过在交通事故当中驾驶员肇事逃逸的,这种行为是非常可恶的,那么什么情况下属于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最佳处理方法呢,接下来大律师在线的小编带您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么情况下属于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经过交警部门的询问,驾驶人员承认自己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驾驶车辆没有尽到救治伤员的义务和配合民警的工作。
2、驾驶人员履行了报案义务,但是在交警到达事故现场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事故现场。
3、冒名顶替
4、交通事故中出现驾驶人员将伤者送到了医院,但是没有履行报警义务。造成事故的现场无法进行取证,案件无法进行调查。
5、作为机动车的驾驶员,给受伤的一方留下的是虚假姓名、虚假联系方式,造成了办案民警在侦查方向上出现了偏差。
6、拒不承认发生交通事故
7、调解不成就离开事故现场
肇事逃逸最佳处理方法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
2、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追究刑事责任,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了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主要也是指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刑罚追究刑事责任,对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是指对构成交通肇事犯罪的,在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还应当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当遇到交通事故驾驶员肇事逃逸的,我们清楚地了解了在什么情况下属于肇事逃逸,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有着严格法律制度,因此对于交通事故逃逸的,会给与严格的制裁方式,每个人都应该要守法,不违法法律。希望以上信息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