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违反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那么犯罪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认定犯罪的依据是什么呢?大律师在线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犯罪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依据以犯罪同类客体为主,即根据某一类犯罪共同侵犯的某种社会关系,作为分类的标准。同时以犯罪主体或者惩治犯罪的特殊需要为辅,根据此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
刑事犯罪的种类: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五、侵犯财产罪;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
八、贪污贿赂罪;
九、渎职罪;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认定犯罪的依据是什么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l)犯罪的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中国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任何犯罪都必然要侵犯某一客体,不侵犯客体的犯罪是不存在的。
(2)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后果及其因果关系等。
(3)犯罪的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第一,关于自然人,刑法规定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并且精神正常的人,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4)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结合上述的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等等。希望以上的信息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