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债权的信息一直都受大家的关注,其中担保人承担的是连带责任保证,即担保人和借款人承担同样的还款责任和义务。那么什么情况下解除担保责任,担保责任免除的五种情形?大律师在线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情况下解除担保责任
1、如果借款人已经偿还了债务,担保人就可以向银行提出撤销担保;
2、与借款人协商,要求更换担保人;
3、如果担保人被他人欺骗,胁迫,或者是借款人与其他人双方串通,骗取提供保证,在这些情况下担保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撤销保证;
4、过了担保期限,如果没有约定担保期限的,法律上规定是债权到期之后的六个月内;
5、就是转移债务,如果债务人把债务转移给第三人的,应该经过担保人同意,如果担保人不同意继续担保的,就没有担保责任了。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九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将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合同约定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号》)
担保责任免除的五种情形
1、超出“担保责任期限”。
2、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担保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担保人提供担保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3、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担保人书面同意,未经担保人书面同意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4、担保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5、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根据《担保法》第二十三条: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法》将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一条:第三人提供担保,未经其书面同意,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的,担保人不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另外,一般担保是指在对借款人通过诉讼仍不能承担债务时,担保人应当承担担保责任,希望以上的信息对大家有所帮助!